本文根据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汇总资料数据✿★ღ,借鉴经济学科中的区位商方法✿★ღ,从文化程度✿★ღ、健康状况✿★ღ、就业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差异及其在十年间的变动✿★ღ。同时✿★ღ,采用每万人大学生数✿★ღ、新生儿存活状况✿★ღ、第三产业就业分布三个指标构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ღ。分析发现✿★ღ,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在十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ღ,其中✿★ღ,蒙古族✿★ღ、藏族和壮族人口的素质发展指数略有提高✿★ღ,而回族和维吾尔族则有所下降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研究认为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高等教育水平为突破口✿★ღ,可以逐步改善少数民族人口就业的职业阶层分布✿★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整体健康状况✿★ღ,最终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繁荣✿★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ღ,有约13.4亿人✿★ღ,占世界人口约1/5✿★ღ,[1]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ღ,共有56个民族✿★ღ,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ღ、加强民族融合是中国政府既定的发展目标✿★ღ。然而✿★ღ,中国是一个内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城乡与区域之间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差异✿★ღ。长期以来✿★ღ,中国民族人口分布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地理格局✿★ღ:汉族主要在东部地区✿★ღ,少数民族主要在西部地区✿★ღ;汉族主要在中原和沿海✿★ღ,少数民族则主要在边疆✿★ღ。在中国18 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公里的陆地国界线上✿★ღ,民族自治地方却占了85%✿★ღ。[2]中国有五个民族自治区✿★ღ,分别是✿★ღ:内蒙古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首选✿★ღ、广西✿★ღ、西藏✿★ღ、宁夏和新疆✿★ღ,这五个自治区分别主要针对于蒙古族✿★ღ、壮族✿★ღ、藏族✿★ღ、回族和维吾尔族✿★ღ,而这五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口相对较多的民族✿★ღ,本文主要是在这五大民族自治区所涵盖的五大少数民族范畴内进行的相关讨论并基于此的延展分析✿★ღ。
实际上✿★ღ,长期以来✿★ღ,由于自然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ღ,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ღ、文化✿★ღ、经济✿★ღ、医疗等相对汉族地区而言较为落后✿★ღ,[3]这带来了少数民族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ღ。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ღ,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较汉族人口要缓慢✿★ღ,[4]随后增长势头开始加快✿★ღ,加上与汉族相比差异化的生育政策的影响✿★ღ,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颇为明显✿★ღ,[5]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和流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动✿★ღ。[2]在社会经济方面✿★ღ,人口的教育✿★ღ、就业✿★ღ、健康等彼此息息相关✿★ღ,学者研究发现✿★ღ,不同民族的受教育水平✿★ღ、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北山惠理✿★ღ、城镇化水平有很大的关联✿★ღ,[6]少数民族人口总体上相对较低的教育水平使得他们外出务工时的收入也相对较低✿★ღ。[7]
中国政府长久以来一直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ღ,尤其是在整体对于教育✿★ღ、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都有渐增投入的背景下✿★ღ,对少数民族人口一直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ღ。[8]比如✿★ღ,在高考时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加分照顾✿★ღ。[9-11]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及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及政策优惠✿★ღ,形成了少数民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基本普及✿★ღ,医疗卫生条件改善✿★ღ,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良性发展格局✿★ღ。
那么✿★ღ,在国家长期坚持民族平等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照顾性发展政策背景之下✿★ღ,十年间✿★ღ,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之间发展的差异究竟为何?这些差异又如何被定量化操作北山惠理✿★ღ,从而便于进行相应的测量和估算?也即如何分析不同民族在文化程度✿★ღ、健康状况✿★ღ、职业分布三个涉及人口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方面的变动及差异✿★ღ。具体需要回答的问题则是✿★ღ,义务教育的普及虽然提高了少数民族人口总体的受基础教育的水平✿★ღ,但在这些群体之中✿★ღ,高等教育的接受情况究竟如何?从人口健康的角度✿★ღ,当今中国整体上医疗条件得到良好改善✿★ღ,那么从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出生婴儿存活率来看✿★ღ,少数民族人口的情况又如何?非农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的转移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首选✿★ღ,但是在第二✿★ღ、三产业不断升级改造的当今✿★ღ,少数民族人口在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又是如何?就上述问题✿★ღ,本文拟根据较为权威✿★ღ、全面并方便可及的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汇总资料来分析并获取上述问题的答案✿★ღ,以解析这十年间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及变动状况✿★ღ。
人口普查数据是最全面✿★ღ、权威的涵盖少数民族人口的数据✿★ღ。在本文中✿★ღ,笔者所使用的数据为国家统计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①✿★ღ。在人口普查汇总资料中关于民族人口的数据一般包括各地区不同民族人口规模✿★ღ、各民族分年龄分性别人口规模✿★ღ、各民族分教育程度人口规模✿★ღ、各民族普查前一年死亡人口数✿★ღ、各民族分行业人口数✿★ღ、各民族分职业人口数✿★ღ、各民族育龄妇女普查前一年生育子女数✿★ღ、各民族人口婚姻状况等信息✿★ღ。本文在两次人口普查关于民族人口的数据中选择适合于本研究的数据部分进行分析✿★ღ。
本文对不同民族人口相应方面的比较分析中✿★ღ,考虑到民族人口规模的差异很大✿★ღ,不便直接比较✿★ღ,于是首先借鉴了区位商的理论与方法✿★ღ,分析不同民族人口受教育水平✿★ღ、行业分布✿★ღ、健康状况等在全国的相对位置✿★ღ。 以行业分布为例北山惠理✿★ღ,行业分布区位商公式可设定为✿★ღ:
公式中N1为该民族人口在某行业的从业人员数✿★ღ;A1为全国所有人口在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数✿★ღ;N0为该民族人口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数✿★ღ;A0为全国所有人口在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数✿★ღ。区位商大于1✿★ღ,可以认为该民族人口在该行业的分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ღ,等于1则与全国人口在行业的分布相同✿★ღ,而小于1则说明该民族人口在该行业中不具有竞争优势✿★ღ,与1的差距越大说明劣势或优势越大✿★ღ。
接下来✿★ღ,在考虑到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及本研究所需数据的可及性后✿★ღ,笔者沿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理论✿★ღ,[13]从大学生人数✿★ღ、第三产业就业分布✿★ღ、存活子女比重三个方面✿★ღ,构建适合于中国本土的各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ღ,以从不同角度综合衡量少数民族人口在十年间的发展状况✿★ღ,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的公式为✿★ღ:
此公式可从受教育程度✿★ღ、健康状况✿★ღ、行业及职业分布三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来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动✿★ღ。即借鉴HDI的计算方法✿★ღ,从这三个方面选择指标计算均值求出各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来比较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ღ。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多样性的✿★ღ,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生育政策✿★ღ,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趋势变动是笔者对少数民族人口其他方面状况进行相应分析的重要基础✿★ღ,人口的分布与流动与就业等有很大的关联✿★ღ,因而在此笔者先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的规模及其分布的变动✿★ღ。尽管中国是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ღ,但是汉族人口占绝大部分✿★ღ,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低✿★ღ,依据“六普”数据✿★ღ,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ღ,2000年为1 618万人✿★ღ,占总人口的1.30%✿★ღ,2010年增长到1 693万人✿★ღ,占总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ღ,为1.27%✿★ღ。另外✿★ღ,本文选择分析的其他四个少数民族(回族✿★ღ、维吾尔族✿★ღ、藏族✿★ღ、蒙古族)虽然相比其他少数民族在总人口规模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ღ,但是与汉族相比其比例仍旧很小✿★ღ,占总人口比重均不足1%✿★ღ。其中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ღ,✿★ღ,蒙古族人口规模有所增加✿★ღ,但是比重却从2000年的0.47%降到2010年的0.45%✿★ღ,回族人口规模有所增加但比重维持在0.79%✿★ღ,维吾尔族和藏族的人口规模及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ღ。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民族聚集地✿★ღ,蒙古族✿★ღ、壮族✿★ღ、维吾尔族绝大部分生活在其相应的民族自治区✿★ღ。相比而言✿★ღ,回族和藏族人口生活在其民族自治区的比重相对较小✿★ღ,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其值分别为20.53%和43.24%✿★ღ。2000年到2010年期间✿★ღ,回族✿★ღ、藏族✿★ღ、壮族人口生活在自治区的比重有所下降✿★ღ。
为更好地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流动✿★ღ,笔者计算衡量这五个少数民族人口在其民族自治区和全国的增长速度的增长系数✿★ღ。具体而言✿★ღ,其自治区的增长系数为2000年到2010年期间某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与自治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比值✿★ღ,相应地✿★ღ,某民族在全国的增长系数为这期间该民族人口增长速度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的比值✿★ღ。如果增长系数大于1✿★ღ,说明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大于总人口增长速度✿★ღ,从结果来看✿★ღ,这五个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和全国计算的增长速度均大于1✿★ღ,说明其增长速度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ღ。
进一步比较自治区的增长系数和全国的增长系数可发现✿★ღ,壮族✿★ღ、藏族和维吾尔族人口在自治区的增长系数低于全国的增长系数✿★ღ,而蒙古族与回族的则相反北山惠理✿★ღ。据人口迁移理论✿★ღ,人们的生育观等会受流入地人口的影响而同化✿★ღ,少数民族人口在民族聚集地的生育水平要高于他们在其他地区的生育水平✿★ღ。[14]在此背景下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ღ。✿★ღ,相对较低的自治区增长系数可以理解为该民族人口从自治区的部分流出造成的✿★ღ,可见这三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动性有所加强✿★ღ。在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当今社会✿★ღ,少数民族人口从相对落后的民族聚集地流入发达地区有利于自身条件的改善及家人经济水平的提高✿★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与发展✿★ღ。
从前文对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及分布的变动分析中✿★ღ,笔者发现少数民族的集聚状况仍旧很明显✿★ღ,聚集地正是相对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ღ。那么✿★ღ,除区域影响外✿★ღ,少数民族整体的人口素质如何?以下将从文化水平✿★ღ、健康水平✿★ღ、就业分布三个方面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的状况及其在十年间的变动✿★ღ。
在总体层面而言✿★ღ,少数民族文盲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汉族水平✿★ღ,2000年少数民族文盲率为13.15%✿★ღ,高出汉族近6个百分点✿★ღ。但是2000年到2010年期间✿★ღ,少数民族文盲率的下降幅度高于汉族✿★ღ,二者之间的差距缩小2.33个百分点✿★ღ。在本文选取分析的五个少数民族中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首选✿★ღ,藏族和回族的文盲率高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ღ,而蒙古族的文盲率则低于少数民族及汉族平均水平✿★ღ,维吾尔族文盲率在2010年时低于汉族✿★ღ。男性的文盲率低于女性是普遍现象✿★ღ,这一点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是一致的✿★ღ。但是✿★ღ,与汉族人口相比✿★ღ,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的性别差异更明显✿★ღ,2000年到2010年期间✿★ღ,女性文盲率的下降幅度是男性下降幅度的2倍左右✿★ღ,2000年少数民族女性文盲率高出男性接近10个百分点✿★ღ,2010年差距降至6个百分点凯发k8娱乐官网版下载✿★ღ。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尤其是女性文盲率较高的下降幅度✿★ღ,不仅表明国家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投入产生了效应✿★ღ,也体现出男性与女性平等地位的推进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取得了成绩✿★ღ,少数民族女性地位得到提高✿★ღ。
本文选择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来考核少数民族人口的高等教育水平✿★ღ。与文盲率的比较结果一致✿★ღ,少数民族人口高等教育水平低于汉族人口及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ღ,同样✿★ღ,少数民族人口中✿★ღ,男性高等教育水平高于女性✿★ღ;另一方面✿★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ღ,相比2000年✿★ღ,2010年汉族及少数民族人口的高等教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ღ。从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较分析中发现✿★ღ,尽管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文盲率差异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有所减少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首选✿★ღ,但是少数民族人口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的增长幅度低于汉族人口的增长幅度✿★ღ,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的差异在十年间呈扩大的趋势✿★ღ:这种差异从2000年的117人提高到263人✿★ღ。需要指出的是✿★ღ,五大少数民族中蒙古族人口的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高于汉族✿★ღ,且这种差异在2010年呈增大趋势✿★ღ。从区位商的比较发现✿★ღ,少数民族区位商略有提高✿★ღ,而汉族则有较小程度的下降✿★ღ,也就是说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相对水平略有提高✿★ღ,但仍不能掩盖绝对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异✿★ღ。
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分析✿★ღ,女性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的提高数量及幅度均高于男性✿★ღ,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均是如此✿★ღ,因而2000年到2010年期间高等教育的性别差异呈缩小趋势✿★ღ。笔者还发现✿★ღ,少数民族人口高等教育的性别比差异低于汉族人口✿★ღ。需要指出的是✿★ღ,蒙古族✿★ღ、回族✿★ღ、维吾尔族人口女性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高于男性✿★ღ,即这三个少数民族人口中女性高等教育水平反而高于男性✿★ღ。
从文盲率和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的分析中✿★ღ,笔者发现✿★ღ,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在文盲率方面差异的下降印证了少数民族基础文化水平得到提高✿★ღ、与汉族之间差异得以缩小✿★ღ、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及义务教育均等化推进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客观发展事实✿★ღ。然而✿★ღ,高等教育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绝对规模差异却呈增大趋势✿★ღ,这说明未来民族人口高等教育的提升是中国政府推进民族工作领域的重要切入点之一✿★ღ。我们知道✿★ღ,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ღ、产业结构的升级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首选✿★ღ,各部门对就业人口的文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ღ,而以往的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尤其是高等教育程度与职业的分布✿★ღ、收入的高低有很大的关联性✿★ღ。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低的高等受教育比重意味着其在就业市场处于不利地位✿★ღ,不利于其自身社会地位✿★ღ、经济收入水平的改善✿★ღ。
如前所述✿★ღ,在衡量人口健康状况方面✿★ღ,本文采用少儿健康状况的视角✿★ღ。0岁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ღ,受本研究可得数据的限制✿★ღ,本文通过存活子女占活产子女的比重代替分析0岁死亡率✿★ღ。计量结果发现✿★ღ,少数民族存活儿童占活产儿童的百分比低于汉族✿★ღ。在五个少数民族中✿★ღ,蒙古族该百分比最高✿★ღ,且高于汉族✿★ღ,其次为壮族✿★ღ,而维吾尔族的这一数值是五个少数民族中最低的✿★ღ。2000年与2010年对比分析发现✿★ღ,少数民族和汉族存活子女占活产子女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ღ,其中维吾尔族的上升幅度最大✿★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发现✿★ღ,少数民族总体及所选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存活子女占活产子女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均有所下降✿★ღ。
另一方面✿★ღ,随着目前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ღ,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ღ,而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则与养老规划有很大的关系✿★ღ。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ღ。本文将“健康”✿★ღ、“基本健康”两类合并为“健康”✿★ღ,分析全国及五个自治区的老年人口的健康比重①✿★ღ。结果发现✿★ღ,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口健康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招生✿★ღ,✿★ღ,其他四个自治区老年人口的健康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ღ,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ღ。
基于中国历次普查数据的研究发现✿★ღ,女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高于男性✿★ღ,但是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则低于男性✿★ღ。[15]对不同自治区的分析也发现男性健康比重高于女性✿★ღ,而且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ღ。本文选择的五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民族自治区的比重很高✿★ღ,尽管本文无法分析各民族人口的健康比重✿★ღ,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少数民族人口的健康状况✿★ღ。
从行业分布的变动分析中✿★ღ,笔者发现✿★ღ,汉族人口在第一产业的区位商有所下降✿★ღ,少数民族第一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小于1✿★ღ。2000年到2010年期间少数民族人口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区位商有所上升✿★ღ,分别从2000年的1.22和0.45上升到2010年的1.44和0.50✿★ღ,而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则从2000年的0.72下降到2010年的0.67✿★ღ。可见✿★ღ,少数民族人口在行业分布中更多地集中在第一产业✿★ღ,在当今中国现代产业的转移及升级格局中并不具备竞争优势✿★ღ。本文选取的五个少数民族在第一产业的区位商均高于1✿★ღ,且2010年较200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ღ,其中藏族和维吾尔族2010年的区位商为1.7✿★ღ,相对较高✿★ღ。这是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受历史✿★ღ、所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ღ,多以农牧业为生✿★ღ,工业化水平很低✿★ღ,所以更多地集中在第一产业✿★ღ。[2]但是✿★ღ,需要指出的是✿★ღ,他们在其他行业的区位商很低✿★ღ,说明少数民族人口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没有竞争优势✿★ღ。当今之中国社会✿★ღ,产业处于不断的转移及升级换代的变迁进程中✿★ღ,第三产业比重势必会相对增大✿★ღ,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随之减少✿★ღ,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应越大✿★ღ。因而✿★ღ,我们可以推断✿★ღ,一方面少数民族人口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比重太低✿★ღ,另一方面他们的竞争力相对弱✿★ღ,需要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继续提高✿★ღ,以适应中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向前的现实✿★ღ。
行业区位商反应的是特定人口就业的行业分布✿★ღ,而职业则是其在行业或单位中相对地位的反映✿★ღ。对职业分布的变动分析发现✿★ღ,少数民族就业人口作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及“生产✿★ღ、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区位商有所上升✿★ღ,在其他职业的区位商均下降✿★ღ,尤其是在承载诸多行政或社会福利资源的“国家机关✿★ღ、党群组织✿★ღ、企业✿★ღ、事业单位负责人”✿★ღ、“专业技术人员”✿★ღ、“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职业区位商下降幅度较大✿★ღ。五个少数民族职业区位商的变动均是这个趋势✿★ღ。这说明✿★ღ,十年来✿★ღ,少数民族人口在就业中仍旧处于不利的地位✿★ღ。
根据前文介绍的计算各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的方法✿★ღ,分别计算了汉族✿★ღ、少数民族以及所选取的五个少数民族在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素质发展指数✿★ღ。
通过对比分析✿★ღ,发现少数民族人口和汉族人口的素质发展指数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没有明显变化✿★ღ,也就是说其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位置几乎没有变化✿★ღ。本文选择的五个少数民族中✿★ღ,蒙古族✿★ღ、藏族和壮族的发展指数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有不同幅度的提高✿★ღ,而回族和维吾尔族则有所下降✿★ღ。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人口的规模与分布✿★ღ,并发现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系数高于全国✿★ღ,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也有所变动凯发k8一触即发✿★ღ!✿★ღ,有些少数民族(回族✿★ღ、藏族✿★ღ、壮族)生活在自治区的比重有所下降✿★ღ,流动性有所加强✿★ღ,但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在自治区居住的比重有所上升✿★ღ。总体而言✿★ღ,本研究发现部分少数民族人口从相对落后的民族聚集地流出到发达地区✿★ღ,这有利于其自身条件的改善及家人经济水平的提高✿★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社会民族人口的融合与发展✿★ღ。
研究还发现✿★ღ,少数民族人口的文盲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不断减少✿★ღ,而高等教育的接受状况虽然有所提高✿★ღ,但少数民族人口高等教育的区位商却呈下降趋势✿★ღ,并且与汉族人口的绝对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ღ。从人口健康角度分析✿★ღ,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及国家对其的重视与投入✿★ღ,少数民族人口健康状况取得了较大的提升✿★ღ:新生儿存活率及健康水平均有所进步✿★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均呈缩小的趋势✿★ღ;2010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较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ღ,而且男性与女性的差异较大✿★ღ。从就业分布而言✿★ღ,与汉族人口相反的是✿★ღ,少数民族人口在第一✿★ღ、二产业的区位商上升而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呈下降趋势✿★ღ;在职业的分布中少数民族人口处于承载行政或社会福利资源的“关键位置”的比重相对较低并且十年间其职业分布区位商呈下降趋势✿★ღ,对各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的比较发现✿★ღ,少数民族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位置几乎没有变化北山惠理✿★ღ。
由此✿★ღ,我们看到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在中国政府长久以来倡导的关爱少数民族发展✿★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ღ、富强的大环境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ღ,尤其是在基础公共服务方面(包括义务教育✿★ღ、基础医疗卫生等)✿★ღ。但在取得进步的同时✿★ღ,不能忽略的是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当今中国社会✿★ღ,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旧有一定的差距✿★ღ,尤其是在高等教育✿★ღ、就业的行业分布等方面✿★ღ。本文纳入了少数民族及汉族的人口素质发展指数分析框架✿★ღ,并发现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ღ,这个层面并没有明显变化北山惠理✿★ღ,这是否可理解为民族视角下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ღ。
我国的56个民族是共同发展✿★ღ、平等的主体✿★ღ,然而不同区域✿★ღ、不同教育程度✿★ღ、不同职业的群体在文化✿★ღ、健康✿★ღ、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ღ,少数民族群体主要聚集在经济落后的地区✿★ღ、高等教育接受水平相对差北山惠理✿★ღ、更多集中在第一✿★ღ、二产业且在其职业中不能居于关键地位✿★ღ,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ღ。因此✿★ღ,中国政府需要在以往关注于义务教育普及的基础上✿★ღ,着力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高等教育水平✿★ღ,并以此为突破口✿★ღ,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的职业流动以促使其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产业的升级与转换✿★ღ,并着力于从卫生投入方面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健康水平✿★ღ,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在当下及未来的民族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拓展的政策内容✿★ღ。
[2]张善余✿★ღ,曾明星.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变动与人口迁移形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民族研究✿★ღ,2005✿★ღ,(1)✿★ღ:17-25.
[4]马正亮.论新时期党的民族人口政策与民族关系[J].中国少数民族人口✿★ღ,1996✿★ღ,(1)✿★ღ:3-6.
[5]王光明.云南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的制度与实施[J].中国少数民族人口✿★ღ,1995✿★ღ,(1)✿★ღ:8-9.
[6]邓艾.西部地区民族人口城市化差异实证分析[J].民族研究✿★ღ,2006✿★ღ,(2)✿★ღ:30-38.
[7]孙中伟✿★ღ,刘飞✿★ღ,胡双喜.教育不平等与外来工工资的民族差异——兼论少数民族外来工教育获得的“三重弱势”[J].南方人口✿★ღ,2013✿★ღ,(1)✿★ღ:39-51.
[9]丁月牙.少数民族教育平等问题及政法的教育政策选择[J].民族教育研究✿★ღ,2005✿★ღ,(2)✿★ღ:17-22.
[10]孙百才✿★ღ,祁进玉.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教育平等[J].民族教育研究✿★ღ,2006✿★ღ,(5)✿★ღ:6-7.
[11]王柱国.教育优惠政策与少数民族的平等保障[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ღ,2009✿★ღ,(1)✿★ღ:131-135.
[14]郭未✿★ღ,安素霞.流入地生育政策对流动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ღ,2013✿★ღ,(12)✿★ღ:144-147.
[15]郭未等.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异分析[J].人口与发展✿★ღ,2013✿★ღ,(1)✿★ღ:64-7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ღ:江苏户籍制度改革研究(13SHC012)
【作者简介】郭 未(1979-)✿★ღ,男民族主义✿★ღ,✿★ღ,四川南充人✿★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ღ。
